顱薦椎 能量 筋膜

[顱薦椎] 顱薦椎手法 輕柔極致無後遺症的放鬆術

顱薦椎技術(Craniosacral Therapy,CST)由美國骨病學醫師John E. Upledger組成團隊發展至今,也超過40個年頭,這是門以解剖學為基礎,以實證研究為梁柱的科學化技術。透過解剖學、醫學影像、眾多分組試驗的佐證,顱薦椎技術的效果也逐漸公諸於世人。

顱薦椎技術的力道輕柔

 

越痛越有用?

顱薦椎技術有一個很大的特點:力道非常輕柔。

「課程開始了嗎?」

「這麼輕,有用嗎?」

「沒感覺,肯定沒用。」

有接觸過顱薦椎技術的朋友在第一次接受課程的時候,相信一定是滿臉問號。在台灣,堅信越痛越有用的人很多,「no pain no gain」、「痛則不通」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。許多人認為,一門有用的技術,施做起來一定非常的痛,只要撐過了,我的問題就能解決了。

的確,有許多技術操作起來會伴隨著疼痛。譬如來自義大利的筋膜鬆動術(fascial manipulation,FM),操作者會用力搓動組織,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熱來化解筋膜沾黏。也有一些理論是透過以痛制痛,來化解痛覺傳導。

然而,還有許多技術是以無痛為訴求,顱薦椎技術就是如此。

顱薦椎無痛釋放組織

 

輕柔的力道

顱薦椎技術的力道極為輕柔,Upledger協會建議,操作顱薦椎的初始力道大約是五克重,相當於五美分硬幣的重量,如果要具體一點的形容,差不多就是手指按在眼皮上,卻不會感到任何不舒服。

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,遭遇的情況也不同,五克的力道是參考值而非絕對。身為內在醫師的第一助手,會傾聽來自身體的訴求,跟隨筋膜的受限方向,給予適當的處置。

在顱薦椎的世界,強調的是不強制、不干預。第一助手所做的,都是依從內在醫師的指引,從旁協助。當事人的身體如果想在腰部深處進行組織釋放,該處的筋膜自然會放鬆,「吸引」第一助手的手指陷入組織深處,探觸到問題的核心。

雖然操作顱薦椎技術的力道很輕,但對自身體感夠敏銳的人,還是能明顯的察覺身體的變化

 

與能量結合的顱薦椎技術

有經驗的第一助手除了能利用雙手協助內在醫師,更能配合能量意念,加速自癒的過程。哲哲曾多次的在顱薦椎課程中配合重啟連結的能量概念,激發出身體與能量的共振反應,一旦達到共振點,身體會自發的進行組織釋放,誘導更深層的自癒過程。

顱薦椎結合能量與意念

 

顱薦椎課程會有後遺症嗎?

顱薦椎技術的力道輕微到超乎想像,如果厭倦了重鹹的技術,或是對「喬來喬去」感到害怕,顱薦椎技術絕對是個安全且讓人安心的技術。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也不會有任何後遺症。

但如果說到副作用,必須誠實的說,還是有的。如果您的身體組織有很大的受限,或是曾經受過嚴重的傷害,在組織釋放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徵象,可能以痠軟的方式呈現,或是以情緒的型態抒發,因個人而異,但這些問題都能透過溝通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