顱薦椎 脊椎 物理治療 醫學專欄 筋膜

[顱薦椎] 脖子僵硬、肩頸噩夢的救贖?

行動裝置當道,低頭的頻率也越來越高,頸椎問題逐漸成為現在人的噩夢。它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,減少工作效率,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侵蝕身心健康。頸椎不適的介入方法很多,但有一項你可能從沒聽過:顱薦椎技術(CST)。顱薦椎技術是有解剖學背書的專業技術,越來越多研究用數據證實它的效果。

20170612025056 13

 

哲哲看到了一篇2016年的澳洲研究,探討顱薦椎技術對頸椎疼痛的成效。作者Heidemarie Haller為了公正客觀,進行了臨床隨機分配實驗法(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, RCT)。這種嚴謹的實驗方法,是評估療效的最佳選擇。

 

每週1次45分鐘的顱薦椎技術

20170612014702 31

 

  • 受試者:年紀18-65歲,未曾接觸顱薦椎技術,脖子痛超過3個月,中等疼痛程度以上(自覺疼痛係數至少4.5分;滿分10分),但有下列情況的案例會被排除:
    • 退化性疾病:椎間盤脫垂、脊柱側彎。
    • 發炎性疾病:脊椎炎、關節炎。
    • 神經性疾病:神經病變、多發性硬化症。
    • 外傷:頸鞭症候群、頸椎手術。
    • 脊椎腫瘤。
    • 憂鬱症。
    • 懷孕。
    • 任何可能影響結果的介入:使用類固醇、肌肉鬆弛劑等相關藥物、侵入型治療、整脊等。
  • 分組:受試者被隨機分2組,實驗組接受顱薦椎技術,安慰組只有隨便摸摸,而且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組。分好組後先收集第1次資料。
  • 介入:45分鐘的課程,每週1次,持續8週,共8次課程。最後一次課程結束後,收集第2次資料。
  • 追蹤:又經過12週後再收集第3次資料。

 

顱薦椎技術的效果

實驗組接受8週顱薦椎技術後,有以下改變:

  • 疼痛數據明顯降低,且至少能維持12週。
  • 有74.1%的受試者覺得疼痛減少兩成以上,明顯高於對照組的40.7%。甚至在12週之後,差異的效果依舊存在。
  • 驚人的是,居然有44.4%的受試者覺得疼痛降低了至少五成以上,明顯效果比對照組更好(14.8%)。
  • 生活品質、憂鬱指標、身心健康量表都有改善。

 

 

顱薦椎技術輕柔、安全、有效

本研究的受試者都是頸部疼痛的老前輩,平均痛了9.6年,而且疼痛程度都不輕(達到4.5/10分)。接受了顱薦椎技術之後,不僅疼痛數據明顯下降,當事人對於症狀的改變也是明顯有感。最重要的是,顱薦椎手法輕柔安全,非常適合施作於柔弱的部位。

哲哲在最後提醒,雖然實驗結果的確証明了顱薦椎技術的效果,但不代表進行顱薦課程時,一定會在患部進行處理。因為症狀的所在,有可能只是錯綜複雜的代償後產物,並非真正的源頭。

顱薦椎技術的真諦,是第一助手傾聽當事人內在智慧(內在醫師)的需求,經過整體評估之後,處理身體最需要被照顧的地方,而這個地方不一定是當事人主觀最想解決的地方。